低GI食物是什么?如何选择低GI食物?

时间:2023-03-07 14:10点击:

减肥之路,道阻且长,为什么明明吃的很少,却还是瘦不下来?这个问题可能困扰了我们很多减肥人士。今天就和大家来唠唠影响减肥的一个关键因素——饮食。提到饮食,我们听到很多遍的就是:减肥人士需要合理饮食,那什么样的饮食才叫合理?是只吃健康的食物就可以了吗?是少吃碳水化合物就可以了吗?答案是:未必。

低GI食物.png

合理饮食需要考虑到一个重要因素——食物GI值(血糖生成指数值),它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,是人体进食后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情况,食物分解消化的速度越快,血糖生成指数就越高。

加拿大作家里克·盖洛普就曾在《低GI饮食法》一书中提出“食物红绿灯”一词,就是根据食物GI值不同,将食物分为三个不同类别,分别为:

1、绿灯食物,也就是低GI食物(GI<55),此类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低,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长、释放缓慢,产生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引起血糖反应较小,比如含糖量低的食物、高蛋白类食物、简单加工的食物等;

2、黄灯食物,也就是中GI食物(GI 55~77),此类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中等,在减肥前期,我们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,介于红灯、绿灯之间的食物;

3、红灯食物,也就是高GI食物(GI>70),此类食物血糖指数高、热量高,当食物进入肠道后消化快、吸收好,产生的葡萄糖能迅速进入血液,所以短期内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。比如含糖量高的食物、精加工制作类食物、直链淀粉含量低的食物等。

也就是说当我们食用了高GI食物后,我们的身体会将其快速消化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,造成短期内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,此时身体会大量释放胰岛素来消耗一部分葡萄糖,同时也会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,从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。但是大量胰岛素使血糖快速降低,又会造成饥饿感,促使我们吃进更多的东西。而低GI食物消化吸收较慢,让血糖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,可以给我们带来更长时间的饱腹感,正常供给身体细胞利用,不会囤积过多脂肪,也不会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,也就不易变胖。所以,低GI饮食更有利于我们控制体重。

但是面对各种美食诱惑的纷纷来袭,对减肥人士来说真的只能无福消受了吗?答案当然是:大可不必。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及食物GI值选择适合自己的美食的,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美食GI值分别为多少?现根据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六版 **册)》 中提到的各类食物GI值对常见食物进行简单分类:

水果类

水果类.png

蔬菜类

蔬菜类.png

谷物及制品

谷物及制品.png

乳制品、饮料和冰淇淋

乳制品、饮料和冰淇淋.png

不过需要补充一下的是,并不是说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就一定**,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因素,就是食物的热量。因为血糖生成指数低、热量少的食物,相比于血糖生成指数高、热量高的食物,更容易产生饱腹感。

这里需要避开几个误区:

1、低GI饮食并非低脂肪饮食

脂肪因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折算系数***高,似乎变成了一个令人生畏的贬义词,但是脂肪也分好坏,并不是所有脂肪都不能摄入。一般情况下脂肪被分为饱和脂肪、不饱和脂肪和“坏脂肪”(反式脂肪)。饱和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和少数植物中,它会增加我们人体的胆固醇含量,是心脏病病发的主要诱因之一;不饱和脂肪包括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,他们主要来源于植物中,不含胆固醇,其中单不饱和脂肪对调节体内胆固醇具有一定作用;“坏脂肪”是植物油经过高温氢化而产生的,它具有饱和脂肪的所有缺点。所以我们在追求低GI、低能量饮食时,不是一味排除脂肪,应多食用优质脂肪(不饱和脂肪)。

2、低GI饮食并非低碳水饮食

有不少人会把低碳饮食和低GI饮食混淆,低碳饮食是通过严格控制碳水的摄入,从而达到减脂瘦身的效果,除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外,我们还应注意食物的加工精度,如果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加工精度越高,机体消化所需要的步骤就越少,基体消化的越快,就会越容易感饥饿,于是就会吃更多东西。而低GI饮食并不限制碳水的摄入,而是提倡碳水的合理选择。事实上,健康的饮食是需要碳水化合物的,因为他们含有膳食纤维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,都是我们身体中需要的营养元素。当我们食用低GI食物时,摄入的总碳水化合物量不变的情况下,其在体内消化过程缓,不会造成我们饥饿感的产生,从而间接减少了我们体内脂肪的堆积。

低GI饮食虽好,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低GI食物,同时还需要考虑饮食多样性,保持营养均衡,控制食物摄入量。我们健康饮食不单单是为了瘦,更多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热量对身体造成损伤。

微谱,作为大型研究型检测机构,依托完备的实验室体系和专业的检测技术,可为生产企业提供产品配方研发及优化服务,实现低GI食品配方研发、检测、认证咨询一站式服务。若有业务需求请与我们联系。

参考资料:

里克·盖洛普 《低GI饮食法》 

杨月欣 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六版 **册)》

特别声明: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内容来源:微谱公众号

联系微谱 4007003890

检测哪些项目?
检测费用是多少?
检测流程是什么?

相关检测项目